青春答卷人 | 指揮室里的“最強大腦”——記“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勞動模范”太原機場現場指揮中心主管劉子君
發布時間:2025-09-10 18:12:06 閱讀數:54賽場之上,他是從容應對個各種考驗的“技能尖兵”;演練場上,他是創新應急處置方式、鍛造團隊實戰能力的“嚴訓教頭”;指揮室里,他是提高航班準點率、護航旅客順暢出行的“高效調度者”,他就是太原機場現場指揮中心指揮室主管劉子君。34歲的他在日復一日的堅守與擔當中,用專業與執著在三萬英尺的高空與地面之間,搭建起一座連接安全與效率的堅實橋梁。
一份堅守一份情,十年光陰鑄就“最強大腦”
“沒有什么捷徑可走,就是把每一件看似簡單的小事,重復千百次,依然能保持精準與專注。”這句話,是劉子君對工作的深刻理解,也是他十年如一日的追求。
2013年,劉子君懷揣著對民航事業的熱愛走進太原機場,安檢員是他民航生涯的第一個崗位。一次次抬手示意、一次次彎腰查驗、一次次在X光屏前凝神分辨,他把旁人眼中枯燥的流程,當作精進能力的“磨刀石”,不僅把自己訓練成“火眼金睛”,更在每一次細節把控中,淬煉出“不疏漏分毫”的嚴謹習慣。
隨著工作經驗的日漸豐厚,劉子君成長為一名肩負全局調度重任的指揮員。新的崗位上,他依然秉持著最初的專注與堅持。他深知,指揮席上的每一次從容不迫,都源于臺下日復一日的自我磨礪。在那些不為人知的日夜里,他反復推敲運行手冊上的每一條規定,模擬處置每一種可能發生的特情。這份近乎“執拗”的堅持,最終讓繁雜的流程與預案,從冰冷的紙面文字,化為滾燙的肌肉記憶。
這份千錘百煉的從容,最終在賽場上綻放光芒。2023年6月,全國民航機場運行指揮員職業技能大賽上,面對航班大面積延誤的機位排布、保障車輛的高效銜接、航空器的突發故障響應等棘手難題,劉子君如同面對“老熟人”一般,對策早已爛熟于心。當考官指令下達,那些深植于腦海的處置方案無需思考便脫口而出,精準、果斷、條理分明。最終,他與隊友斬獲團體二等獎,個人也取得綜合成績第五名的佳績。這份榮譽,正是對他十年堅守最有力的證明。
一本手冊一份心,方寸卡片定格“萬無一失”
憑借扎實的工作表現,劉子君逐步成長為指揮室主管。職位躍升,責任更重,他不僅要完成本職任務,更要帶領整個團隊共同前進。而這份責任的核心,始終錨定“安全”二字。
“保證每位旅客安全抵達,是指揮員的本分。”劉子君常說。守護生命的底氣,源于未雨綢繆的主動作為。結合多次大型應急演練經驗,他牽頭編制了《太原機場應急救援規范》,將信息傳遞、救援路線、通播用語等細節一一明確。在他看來,應急救援容不得半點含糊,每一項規范的背后,都是對生命的敬畏。
為了破解突發事件中人容易慌亂的難題,他主導推出“一事一卡一流程”處置模式,將復雜的應急預案,梳理成直觀、易懂的“工具箱”。針對不同突發狀況制定了5份檢查單、41個應急處置卡和1本處置手冊,確保指揮員在緊急情況下有章可循、心中不慌。
“能力行不行,實戰說了算。”為了讓“工具箱”真正派上用場,劉子君把指揮室變成了“練兵場”。演練中,他會冷不丁地撥通席位電話,模擬空管通報險情或消防請求支援。電話那頭的指揮員總能迅速找到對應處置卡,有條不紊地完成信息核實、資源調用和跨部門通報。每當這時,劉子君緊鎖的眉頭才會舒展開,露出踏實的笑容。
“當規范里的條款成為指揮員的下意識動作,當應急救援方格網上的路線都印在每個救援人員的腦子里,我們守護安全的能力就更足了。”劉子君的話語里,透著對安全的敬畏。
一番鉆研一份甜,分秒必爭換來“萬家團圓”
如果說應急救援是守護安全最堅實的底氣,那么航班正點率和靠橋率的提升,便是對旅客期待最溫暖的回應。在劉子君心中,這并非一句口號,而是由一條條準確數據、一個個精準決策凝結而成的具體行動。
“哪怕只省出一分鐘,旅客的等待焦慮就能少一分。”過去,查詢航班限制信息和運行狀態,需要在好幾個系統間來回切換,信息傳輸鏈路長,容易延遲和出錯。為此,他牽頭打通了全國流量系統與本場A-CDM系統的數據交互,讓航班的關鍵信息在屏幕上直觀呈現,省去了來回切換和數據導出的時間。
他將省下的時間全部用于航班正常率的精細化管理上。航班保障環環相扣,任何一個節點的延遲都可能影響后續保障進度。為此,他要求保障單位必須及時、準確地錄入保障節點時間,尤其緊盯旅客登機、車輛到位、艙門開關等關鍵環節,一旦發現滯后,他便會第一時間進行督促,從源頭上減少因地面保障不暢造成的延誤。這份對細節的把控,換來了亮眼的成績單。2024年,太原機場放行正常率提升至89.77%。數據的背后,是商務旅客的從容抵達,是萬千家庭的準時團聚。
準點率提高了,他又把心思放到了旅客登機的便攜性上。面對近機位資源緊缺等難題,他牽頭制定專項行動方案。主動與相關單位協商,推動廊橋的兼容性改造,精細打磨航班時刻,提升廊橋周轉頻次,壓縮保障間隔,持續優化拖曳標準,實現靠橋率提升5個百分點。這意味著每天有近3000名旅客可以享受更便捷、舒適的登機體驗。這些被溫柔照料的旅程,都是他用心書寫的暖心舉措。
從指揮席上的精準調度,到應急演練的嚴謹細致,再到航班放行的精打細算,十多年如一日的堅守,正是對勞模精神最生動的注解。如今,他依然堅守在調度臺前,保持著對安全的敬畏與守護的初心,在日復一日的調度工作中繼續書寫著屬于民航人的擔當與奉獻。(文/圖/視頻 新聞中心 趙鈺)